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
德育原理试题
课程代码:00468
一、单项选择题(本大题共20小题,每小题2分,共40分)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,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。错选、多选或末选均无分。
1.关于德育原理和德育实践关系的论述,正确的是( )
A.德育实践经验产生德育原理
B.德育原理属于感性认识
C.德育实践经验属于理性认识
D.德育原理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,是对德育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认识
2.《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》的作者是( )
A.马卡连柯
B.苏霍姆林斯基
C.杜德海姆
D.杜威
3.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( )
A.柯尔伯格
B.班杜拉
C.凯兴斯泰纳
D.洛克
4.现代德育产生于( )
A.原始社会
B.封建社会
C.资本主义社会
D.社会主义社会
5.童年期(6、7岁一11、12岁)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( )
A.适应性
B.两义性
C.协调性
D.动荡性
6.关于德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叙述,正确的是( )
A.科学技术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通过科学家开展德育实现的
B.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影响人们传统的思想、信仰和道德
C.德育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
D.科学技术教育是德育的主要内容
7.关于德育目标的叙述,正确的是( )
A.德育目标是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标准
B.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目的
C.德育目标是德育内容的具体化
D.德育方法的选择与德育目标没有关系
8.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( )
A.德育目的与德育内容的矛盾
B.德育目标与德育方法的矛盾
C.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
D.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
9.德育原则是( )
A.德育目标的具体化
B.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的总和
C.德育科学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
D.根据教育目的、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
10.“语言说理法”主要包括( )
A.讲解法、谈话法、示范法、讨论法
B.讲解法、谈话法、示范法、阅读指导法
C.讲解法、示范法、陶冶法、讨论法
D.讲解法、谈话法、讨论法、阅读指导法